8月31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五次年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举行。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宋昆冈在发言时指出,中国乳业目前已是技术装备先进、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向好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但在未来发展中,仍然面临原料奶生产增长乏力等八个方面的制约与不足。在他看来,中国乳业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与改造,以保障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对于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宋昆冈做出如下解读:
挑战一:原料奶生产增长乏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奶类总产量2008年3236.2万吨,2018年为3176.8万吨(调整后的数)。奶源不足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挑战二:乳制品产量增长速度放缓。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全国乳制品产量平均增长率为28.2%,而2009年至2018年为7.1%。从2013年以后,年增长率在5%左右,其中2014年增长率为负数。
挑战三:中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十年间,奶牛饲养规模逐步扩大,几千头、上万头的超大型牧场比比皆是,饲草饲料供应难度大,甚至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饲养成本高,环保压力大,造成原料奶价格步步高升。
挑战四: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我国奶畜饲养主要在北方,而消费区则是在东部和南部,“北奶南运”、“西奶东运”现象越来越多。
挑战五:“都市型”乳业与“牧区草原型”乳业面临着“水火两重天”的难题。“都市型”乳业,由于资源条件所限及环保的压力,奶牛饲养受到了制约。“牧区草原型”乳业,产品基本是耐储存、便于远途运输的乳粉,但乳粉价格缺乏竞争力,而不得不减产或停产,造成奶源“过剩”。
挑战六: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乳品消费习惯的差异,干酪、奶油等产品基本不生产。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所用乳清制品完全依赖进口。我国乳制品结构性短缺及成本价格的差距,造成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挑战七:乳制品市场处于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矛盾之中。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市场,各种液体乳产品琳琅满目,品种齐全,国产的、进口的,货源充足,应有尽有,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而原料型的乳粉、干酪、奶油、乳清制品、乳蛋白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挑战八:传统销售模式正在逐步被网上销售新模式所替代。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区域分级销售、渠道直销等线下销售逐渐被线上、网店销售所取代,特别是在快速消费品显得尤为突出。
宋昆冈表示,针对我国乳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应尽快进行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纵向与横向联合,加强国际合作,走出一条中国乳业持续稳定发展之路。
他建议,倡导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合作牧场,就地就近解决优质饲草饲料供应,以降低养殖成本,降低原料奶价格。“城市型乳业”与“牧区草原型乳业”、“农区型乳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把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叠加”在一起,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双赢。
在乳粉市场“奇迹”一去不复返的背景下,宋昆冈认为,“牧区草原型”乳业尽快转型升级,转变以乳粉为当家产品的单一产品模式。
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宋昆冈建议,乳企应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功能型乳制品、风味型乳制品、发酵乳制品、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乳制品,以扩大消费人群,增加乳制品消费,推动乳制品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此外,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他还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大胆走出国门,到资源优势的国家建设生产基地,生产国内市场短缺的产品、成本高的产品,如:乳清制品、干酪、奶油等。
-